
【导读】 类风湿,医学上称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
由于类风湿是一种慢性的周身免疫性疾病,该病起病症状缓慢,病期长,对类风湿的诊断不仅要观察患者躯体的临床表现,还需要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对骨骼内部组织结构、血液、关节腔内成分的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诊断。目前,类风湿的诊断有七个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的病情特殊性还可能会增加其他检查事项。
一、X线检查:
于X线平片上可以发现以下改变:
(1)软组织肿胀:显示关节囊阴影增大;
(2)关节间隙变窄:由于软骨受累及缺损所致;
(3)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显示关节周围骨质中的骨小梁减少,萎缩及变细。
二、血细胞沉降率: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尤其是在急性期。
三、关节液检查:在患者受损关节中抽出的关节液多混浊,但是没有细菌,关节液的黏滞度较正常为低,镜检下显示关节液内无结晶物。
四、其他影像学检查:CT及MRI成像技术可酌情选用,特别是对早期的病例。
五、血红蛋白含量: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略低于正常,晚期病例则可出现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大多在8~10g之间。
六、抗链球菌溶血素O和类风湿因子:典型的类风湿患者会出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阳性,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
七、免疫球蛋白检查:临床上,约70%的类风湿患者可以出现IgM异常,IgG多为阳性。
2012年5月,全国风湿病临床治疗指南推广会议上,国内风湿病研究诊疗机构专家组进一步揭示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风湿病不仅是一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同时还是一种“局部慢性炎性疾病”...[更多>>]
郭涤尘主任,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曾经赴瑞典学习交流。2001年应邀赴芬兰国立卫生研究所继续进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的医学研究,师从国际著名风湿病专家、国际脊柱关节病协会主席凯撒-格兰芙斯博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