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悉,2011年9月25日~27日,中华医学会第16届全国风湿病学年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大会共收录学术论文1000余篇,参会人数逾2000名,其中台湾地区风湿病学者首次组团正式参加全国风湿病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在为本报记者介绍本次年会时说道,这次年会是一个以风湿免疫病为主、多学科互相交流的综合性会议。20多位国内外着名的风湿病学[如英国的格雷厄姆·休斯(Graham Hughes)教授]、肾脏病学(陈香美院士)、消化病学、神经病学、检验学及免疫学等学科的专家受邀进行了专题讲座,扩展了参会者临床与科研工作的视野与思路。除了继续延续“与教授面对面”等颇受欢迎的会议环节外,此次年会还首次设置了“风湿免疫专业青年学者高级研讨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检验”、“痛风”、“骨质疏松”、“儿童风湿病”、“风湿病护理”专场,整个会议共进行了142场大会与分会报告。此外,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现状调查结果揭晓是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
2011年9月25日,在中华医学会第16届全国风湿病学年会开幕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7位风湿免疫科医师接受了“中华医学论文奖”颁奖。此次评奖活动由中华医学会主办、20多位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从300多篇候选论文中评选出了首次“中华医学论文奖”获奖论文及获奖者。“中华医学论文奖”共包括医文影响力奖、医文创新奖、医文贡献奖和医文典范奖4个奖项类型,自此后将在各个学科中开展相关评选活动。 此外,大会还为《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年度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奖。
2011年9月26日(19:00-21:00),“与教授面对面”活动第3次与参加风湿病学年会的医师们见面。
据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总队医院专家介绍说,本次活动共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和硬皮病及血管炎4个专题,每个专题均由两位专家主持并回答各位医师的问题。在此次会议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总队医院医学代表进行了精彩的发言,有些新的理念深受与会人员的欢迎,其中小分子免疫技术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直认可与称赞。
2012年5月,全国风湿病临床治疗指南推广会议上,国内风湿病研究诊疗机构专家组进一步揭示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风湿病不仅是一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同时还是一种“局部慢性炎性疾病”...[更多>>]
郭涤尘主任,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曾经赴瑞典学习交流。2001年应邀赴芬兰国立卫生研究所继续进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的医学研究,师从国际著名风湿病专家、国际脊柱关节病协会主席凯撒-格兰芙斯博士…[详细]